10.14108/j.cnki.1008-8873.2023.02.023
洞庭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排放效应问题,为区域土地结构优化、制定低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了15年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采用LMDI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5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增加趋势显著,碳排放量增加了2277.64×104 t,增加了2.4倍.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碳排放量增加了2278.82×104 t,增加了2.2倍.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碳汇量占总碳汇量的90%以上,由于碳源碳汇比例差距较大,碳汇效应不显著.洞庭湖区碳排放区际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及洞庭湖水系周边地区,临近山地丘陵的边缘区域碳排放较小.能源碳排放强度效应、经济水平效应、土地规模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正效应,能源效率效应存在负效应.洞庭湖区的建设用地面积与碳排放变化趋势一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是主要碳源,碳排放强度较大.今后应限制洞庭湖区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碳减排的重点是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区际效应、洞庭湖区
42
F301.24(农业经济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南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2023-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