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4.007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污染土壤砷形态的影响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砷形态的影响,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究旱作和水淹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松散结合态砷含量相比对照试验提高了102%,钙型砷含量降低了30.3%;秸秆粉碎还田松散结合态砷、钙型砷含量分别增加了43.3%、21.7%,铝型砷、铁型砷含量降低.水淹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粉碎还田松散结合态砷含量相比对照试验提高了105%、210%,钙型砷含量降低,铝型砷、铁型砷含量升高,残渣态砷含量降低.秸秆还田上覆水pH升高、Eh降低、砷浓度升高,粉碎还田 、 秸秆灰分还田上覆水砷浓度分别达对照试验的26倍和6倍,Eh与上覆水砷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876(P=0.01).研究表明,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增加砷的活性,若在砷污染土壤中用秸秆灰分或粉碎秸秆还田可能会增加砷的环境风险.
秸秆还田、砷形态、旱作、水淹
38
X5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3088;贵州大学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 LH[2014]7651;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4]53 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12442
2019-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