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2.014
青藏高原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以青藏高原草地为例,探讨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T1:夏季放牧;T2:秋季放牧;T3:冬春放牧;T4:全年放牧),表层(0—30 cm)土壤性状、碳氮含量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储量从大到小为T1>T2>T3>T4,差异主要集中在0—10 cm.(2)T1处理和T3处理的土壤粘粒和粉粒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而砂粒则相反;为T1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而土壤含水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T3处理的土壤pH显著低于其它处理.(3)土壤pH均与土壤碳氮含量呈现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碳氮仅在T1和T3处理中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除T4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与土壤容重呈现出显著地负相关关系结论:一方面,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土壤性状和碳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对草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上述研究可以减少评估土壤碳氮储量时不确定性,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高寒草甸、草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性状
38
Q148(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7MC005
2019-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