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8/j.cnki.1008-8873.2014.04.013
象山港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定量驱动分析
采用浮游生物Ⅰ型网与Ⅱ型网,在象山港进行了浮游动物季节性取样,结合现场监测环境因子,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结果显示:共得12类浮游动物幼体、75种浮游动物.象山港浮游动物小型化特征明显,平均丰度3 796.7 ind.m-3.周年优势种类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crassirostri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和桡足幼体,其中,针刺拟哲水蚤为时空群落贡献最大物种.ANOSIM和SIMPER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差异显著,主要判别种类有: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强额拟哲水蚤、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和瓣鳃类幼虫.浮游动物群落空间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港口区以大个体或适高盐为主,港底区以小个体和幼虫为主.空间上主要判别种类是:强额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桡足类幼体和瓣鳃类幼虫.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Distance-based redundancy analysis)显示,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水温、盐度和pH,3个变量可解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53.0%,其中,水温是驱动季节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而驱动空间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盐度和pH.
象山港、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驱动因子
33
Q178.1(水生生物学)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9-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13B0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80274,Y5100369;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基金重点项目MATHAB200902;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A610015
2015-0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1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