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模式与群落结构分析
选择铜延高速公路上常见的3种护坡模式,穴状植草、挂网喷播和骨架植草护坡为研究对象,根据植被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密度,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植被恢复成效以及各个护坡模式的物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在恢复成效方面,挂网喷播的效果最好,穴状护坡次之,骨架护坡较差; 人工植被苜蓿、柠条、小冠花和黑麦草均处于优势种位置;其中在穴状护坡中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种间竞争较激烈;挂网喷播模式中以人工植被苜蓿占主要部分,其相对密度要远高于黑麦草;骨架植草模式中人工植被柠条、小冠花和苜蓿为主要优势种,自然植被如地丁、胡枝子、飞廉等均是伴生种.
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模式、结构分析
17
S157.2;X171.1(土壤学)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线状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示范推广研究项目"
2010-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