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1980-2018年耕地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目的]分析四川省宜宾市耕地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和PLUS模型,探究了宜宾市1980-2018年耕地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①1980年以来,耕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共减少了247.92 km2,主要转出至建设用地与林地之中.②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呈"北密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空间密度逐年下降.③耕地的空间聚集程度不断下降,而分散程度持续增加,造成耕地破碎化程度加剧.④人口、GDP、道路等社会经济因素和高程、水域等自然环境因子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在高程、水域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下,人口、经济和交通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驱使耕地发生变化,面积持续减少,细碎化程度逐渐增加.
耕地变化;景观指数;驱动因素;PLUS模型;四川省宜宾市
41
F323.2(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西华师范大学英才科研资助项目
2022-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3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