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矿区2010-2019年自然资本存量动态评估
[目的]对山西省矿区自然资本存量进行动态评估,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补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矿区自然资本为视角,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核算结果,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山西省矿区2010-2019年生态足迹深度与足迹广度,借助足迹深度与足迹广度的剪刀差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并阐释矿区自然资本存量动态演变的作用机理.[结果]①山西省矿区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4.40 hm2/人增加到2016年的6.31 hm2/人,随之降低到2019年的5.02 hm2/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距总体趋于缩小;②2010-2019年,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大致呈递减趋势,由0.63 hm2/人降到0.47 hm2/人,而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化趋势;③矿区自然资本存量时空动态演化是由煤炭资源禀赋、开采规模、矿区生态供求、生态足迹与承载力以及资本流量、存量的深度、广度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山西省矿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差距趋于好转,但生态赤字仍然严重存在.
自然资本;三维生态足迹;矿区;存量
41
X37;X24(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022-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65-17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