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南昌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南昌市生态网络,寻找生态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为该市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方法与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生态源地选择,考虑自然、人为因素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提取生态廊道,最终构建南昌市生态网络.[结果]①基于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所提取的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及东部生境质量较高、连通性较好的地区.②南昌市整体阻力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且结构单一.基于重力模型识别的重要廊道主要分布于东部、北部城市边缘的林地和水域.[结论]建议加强对核心生境斑块的保护,增加生态源地,修复生态断裂点,优化网络连接.结合MSPA与景观性指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生态质量好、连通性较高的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在今后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对生态用地的保护,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
生态网络;廊道;生态源地;MSPA;MCR模型
41
X171.4(环境生物学)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
2022-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