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和有机碳分布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粒度与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揭示草地退化过程当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速率,为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科尔沁沙地乌力吉木伦河流域流动和半固定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内围封草地、不同退化程度的盐碱化样地和人工种植牧草样地等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粒度与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围封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方面均起到显著的作用;流域内0-20 cm土层各样地粒度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由于翻耕的因素,燕麦和苜蓿样地表层土壤粗粒化明显且比其他样地具有更高的峰值和中值粒径;研究区内100 μm粒径左右颗粒为易受侵蚀颗粒;土壤中小于100 μm颗粒组分每被吹蚀1%,其有机碳含量将损失0.1204 g/kg.[结论]在丘间平地分布的盐碱化草甸土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围封措施和种植牧草能防止土壤侵蚀且有效提高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土壤粒度、草地利用方式、科尔沁沙地
39
S157.1(土壤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0605
2020-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