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分的更替改造模式
[目的]探索最优的林分更替改造模式,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退化林分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衰退林分及各自不同更替改造模式的生长、土壤及植被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①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更替改造的不同模式在郁闭度、林木保存率和生长状况方面差异较大,总体上混交林好于纯林,耐盐能力强的树种好于耐盐能力差的树种.②衰退白榆林和八里庄杨林的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在土壤理化性能上皆得到提高,均能提升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不同更替改造模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pH值和含盐量;两种衰退林分经更替改造为不同模式后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随着林分模式的不同,其提高程度差异较大.③不同林分模式的植被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更替改造模式的生境好于衰退林分,出现耐盐能力较低的植物,其植被种类增多,但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耐荫植物出现,耐干旱耐盐植物种类减少.[结论]综合分析两种衰退林分更替改造不同模式的林分生长、土壤及植被,在衰退白榆林分的更替改造中,以竹柳刺槐白榆混交林模式为最佳,白榆纯林次之,刺槐纯林亦可考虑,竹柳纯林模式则不宜选择;在衰退八里庄杨林分更替改造的两种模式中,白榆纯林为最好,盐柳纯林最差,不宜选用.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更替改造模式
39
S756.9(森林经营学、森林计测学、森林经理学)
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滨海盐碱地退化防护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LYCX07-2018-38;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低效防护林恢复及重建关键技术研究”2017GSF17115
2019-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7-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