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和固碳效果的长期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和固碳的长期影响,为综合评价沙地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人工栽植21,36和56 a的樟子松林和流沙地为采样地,对0-30 cm的土壤进行了分层取样分析,以探讨人工林建设对半干旱荒漠区土壤颗粒组成及不同粒级含碳量的长期影响.[结果]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颗粒呈逐渐细化的趋势,且表层(0-5 cm)细颗粒含量均高于下层(5-30 cm).造林后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含量均显著增加,最高值分别是流沙地的4.90倍和4.32倍;栽植年限对SOC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影响大于SIC含量和土壤无机碳密度(SICD).相对于流沙地,各粒级SOC,SIC含量均在栽植56 a样地增幅最大,且均在细砂粒组分中增幅最大.团聚体和粉黏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粗砂粒和粉黏粒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和粉黏粒无机碳对总无机碳的贡献率较为显著(p<0.05).[结论]随着樟子松栽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粉黏粒含量和土壤固碳能力均显著提高.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碳、樟子松、毛乌素沙地
39
S151+.3;S728.4(土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塔克拉玛干沙漠咸水滴灌林地土壤碳时空分布与淋溶过程研究”41877541;“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盐结皮的生态环境效应与作用机制”41471222;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青年人才专项
2019-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