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61/j.cnki.stbctb.2018.02.010
秸秆还田深度对黄棕壤养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目的]通过改变秸秆还田深度来探讨其对黄棕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探索最适秸秆还田深度,为提高秸秆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棕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无秸秆还田(CK)、表面覆盖(T0)、10 cm还田(T10)、20 cm还田(T20)和30 cm还田(T30),分析了小麦收获后土壤0-40 cm土层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①秸秆还田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6.56%~9.96%,2.81%~7.32%和1.67%~10.00%;②秸秆还田减少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幅为1.48%~15.04%和14.90%~53.42%,其中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秸秆还田深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③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各处理下的土壤综合得分次序为:T20>T30>T10>T0>CK,说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改善土壤养分和物理状况,其中秸秆还田深度为20 cm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综合黄棕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秸秆还田深度20 cm处理最为适宜.
黄棕壤、秸秆还田、小麦、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
38
S157.3(土壤学)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旱地农田温室气体的长期模拟与预测”SBK2015040286;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开放基金项目Y20160038;博士后基金2016M591884
2018-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