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61/j.cnki.stbctb.2017.03.013
水氮互作对冷凉区域稻田氮素特征的影响
[目的]研究寒地稻田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土壤供氮特征,为筛选环境友好型寒地稻作灌溉施肥模式提供支撑.[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间歇灌溉、淹灌2种水分管理模式及4个供氮水平(0,75,105,135 kg/hm2),以龙庆稻2号为材料,研究水肥互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土壤供氮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水稻氮素利用率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间歇灌溉模式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累积量,均以施氮105 kg/hm2处理最高;水肥互作对氮素利用率影响明显,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在21.4%~59.1%;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施氮量75 kg/hm2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水肥因素是影响氮素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重要因子.[结论]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矛盾,间歇灌溉配合适宜减氮模式应予以高度重视.
寒地稻作、水肥互作、供氮能力、氮素利用
37
S274.3(农田水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应用”2016YFC0400108;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项目“寒地水稻高效、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HNK135-02-02
2017-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