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河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水体恢复的影响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1976年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和1989,2000,2005,2008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了嫩江干流及其10 km河岸带不同景观类型以及河岸带整体的景观格局变化对嫩江水体及其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江经过近30 a余的演变,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河道蜿蜒度明显减小从而不利于嫩江生物多样性恢复。河岸带内耕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加剧嫩江水质恶化,河岸带整体景观格局的演变也不利于嫩江水体自然恢复。但从2000年起,林地景观格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有利于嫩江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这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
景观指数、水体恢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河岸带、嫩江
31
P966;X522(自然资源学)
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332030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