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7541/2023.2022.0288

稻鱼共作对水稻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

引用
定量分析世界范围内稻鱼共作对水稻的产量效应,为稻鱼共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搜集了公开发表的102组稻鱼共作与水稻单作处理的水稻产量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运用Meta分析方法,明确了稻鱼共作对水稻产量的综合效应,进而量化分析了时间区域、田间条件、水稻品种、肥药管理、鱼苗投放和投喂管理等对稻鱼共作产量效应的影响.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率约为17.2%(95%CI:9.4%—25.6%),分析结果可靠.不同区域气候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国外和热带气候区域较高.2011年以后年份、田沟布局为一侧、水稻品种为粳稻的试验田中,稻鱼共作的水稻增产率相对较高;不同测产方式的产量效应差异不显著.不同肥药管理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施肥3次、单一追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施药的产量效应较高;在保障增产效应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肥料农药的施用量,采用有机肥和不施农药方式以获取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投苗时间、养殖模式、投苗密度、投喂与否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在水稻移栽后21—25d投苗单养,规格、密度及生物量控制在40 g/尾、1尾/m2和30 g/m2以内,不投喂饲料更能发挥稻鱼共作的增产效应.稻鱼共作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是有效利用稻田资源的可行方式.

稻鱼共作、水稻、产量效应、Meta分析

46

S962.3+5(水产养殖技术)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福建省科协项目;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协同创新工程资助

2022-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24-193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水生生物学报

1000-3207

42-1230/Q

46

2022,46(1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