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赤水河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年际变化特征
赤水河是目前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仍然保持着自然流态的大型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07-2016年连续十年的渔获物监测数据,对赤水河不同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赤水镇、赤水市和合江县3个调查江段共采集到鱼类7目20科84属133种,其中包括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36种仅分布于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有鱼类.鱼类物种数量呈现出随河流梯度向下游延伸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赤水镇江段采集鱼类47种,赤水市江段采集鱼类90种,合江县江段采集鱼类120种.聚类分析和排序分析显示,赤水河不同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大中型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例持续降低,其中赤水镇江段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的相对丰度由2007-2011的12.19%和14.26%降低至2012-2016年的0.66%和3.25%;赤水市江段中华倒刺鲃的相对丰度由2007-2008年的8.21%下降至2009-2013年的4.31%和2014-2016年的3.47%.此外,部分特有鱼类在渔获物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合江县江段张氏(?)Hemiculter tchangi的相对丰度由2007年的8.41%下降至2008-2012年的7.98%和2013-2016年的1.51%;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相对丰度由2007年的2.08%下降至2008-2012年的0.10%,2013-2016年则完全从渔获物中消失.造成赤水河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流域内高强度的商业捕捞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而且还与整个长江上游的水域生态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为切实保护好赤水河鱼类资源,建议加强渔政管理,实施生态修复,同时加强科研监测.
赤水河、鱼类群落、年际变化、保护
44
S932.4(水产资源)
农业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项目;全球环境基金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与全球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
2020-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