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中小型河流鱼类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评价——以曹娥江为例
研究将曹娥江作为东部沿海中小型河流代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分子标记对其鱼类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 表明,21个种26个群体鱼类Cyt b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水平分别为0.074-0.987和0.00019-0.00520,物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比较不同江段鱼类遗传多样性水平发现,曹娥江鱼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水平从河口到中下游再到上游逐渐降低(P<0.05).比较同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发现,曹娥江鱼类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水平低于长江、珠江等大型河流鱼类的相应指数水平(P<0.05),提示曹娥江鱼类的整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鱼类资源亟需科学的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分析人为扰动因素对曹娥江鱼类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影响发现,敏感型鱼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水平显著低于中等耐受型鱼类(P<0.05);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3种鱼类的上游镜岭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水平均低于其中游仙岩群体的相应指数水平.结果 提示,水体污染、过度捕捞可能是造成目前曹娥江鱼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将为曹娥江乃至东部中小河流的鱼类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曹娥江、遗传多样性、整体评价、人为干扰、细胞色素b基因
44
Q347;S324(遗传学分支学科)
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C20011
2020-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