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7541/2017.158

对枝蜈蚣藻的修订研究——基于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

引用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 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1)藻体单生或丛生,红褐色或深红色,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成熟藻体直立,高15-50 cm,主枝明显,扁平,宽3-15 mm,厚约lmm,末端渐尖,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基部缢缩,长短不一,最长可达15 cm;配子体为雌雄异体,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形成独立的进化支,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属于种内差异;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形成独立的进化支,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0.18%),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根据优先法则,将对枝蜈蚣藻G.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红藻门、海膜科、对枝蜈蚣藻、亚栉状蜈蚣藻、形态特征、基因序列分析

41

Q949.29(植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251、30870161、31570209资助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270251,30870161,31570209

2018-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73-128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水生生物学报

1000-3207

42-1230/Q

41

2017,41(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