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形态差异及其物种有效性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对长江上游支流沱江资中段69尾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和长江干流宜宾段、南溪段及沱江资中段141尾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的10个常规可量性状与20个框架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并不能区分宽体沙鳅和中华沙鳅之间的形态差异;依据二者在尾柄高、吻须长、D1-3(胸鳍基部起点至腹鳍基部起点之间的距离)、D7-9(臀鳍基部后末端至尾鳍基部腹部起点之间的距离)和D9-10(鳍基部腹部起点至尾鳍基部背部起点之间的距离)等形态特征的显著性差异(P<0.05),并结合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认为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应为2个有效种.建议在使用框架性状度量评价物种有效性时需选择恰当的形态指标,数据分析应结合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宽体沙鳅、中华沙鳅、框架性状度量方法、形态差异
41
Q958.8(动物学)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项目15JC12;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ZA0251;四川省科技厅支撑项目2011NZ0075资助[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15JC12;the Key Fund Project of Sichuan Province14ZA0251;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ject of Sichuan Province 2011NZ0075]
2017-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2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