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鲢、鳙的食物组成及与太湖新银鱼的食性重叠研究
为了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两种鱼食物组成的空间变化,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洱海古生和北部两采样点逐月采集或收集的共93尾鲢和71尾鳙的肠道内含物,对其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与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食物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鲢、鳙全年摄食的饵料生物数分别为75属和64属。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微囊藻(Microcystis)溞和象鼻(Bosmina)为两种鱼的主要饵料类群。鲢、鳙的食物组成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两种鱼在古生摄食的浮游植物比例大于北部,这是由不同区域饵料生物组成差异导致的结果。Schoener重叠指数显示鲢、鳙与太湖新银鱼之间的食性重叠不显著(E<0.6)。
洱海、鲢、鳙、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食性重叠
Q959.4(动物学)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5-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3017,40873079
2014-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06-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