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鱼危)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是中国土著珍稀鱼类.近年来,由于江河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人类生产活动已经对江河的渔业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长吻的渔业资源已逐渐枯竭.目前,长吻在四川、广东等地实现适度规模养殖.以四川眉山、湖北石首和安徽淮南3个人工养殖长吻群体及4个长江野生长吻群体(重庆段、武汉段、安庆段和南京段)为实验材料,利用线粒体DNA (mtDNA)控制区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135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90 bp 的同源序列中,长吻(鱼危)3个养殖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7个,占全部序列的3.42%,66个个体共检测到18种单倍型; 在野生群体中,69个个体共检测到35个变异位点和36个单倍型,长吻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 = 0.9736±0.0070,Pi =0.0087±0.0015)高于长吻养殖群体(Hd =0.8867±0.0013,Pi =0.0056±0.0013);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值为0.0014-0.1125).采用邻接法(NJ法)和统计简约原理对所有单倍型进行系统发育树和统计简约网状图的构建,结果表明:各群体内的个体均不能分别构成独立的分支,而是相互交叉聚在一起.分析结果表明,长吻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充分,未出现遗传分化,但相对长吻野生群体,长吻养殖种群多态性偏低.
长吻(鱼危)、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
37
Q346(遗传学分支学科)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KJ2011Z069;安徽科技学院稳定人才项目ZRC2011257;安徽科技学院预研项目ZRC 2012312
2013-05-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