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亲蟹对环境的生理适应
按回捕日期取样测定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标志放流前后血清与肝胰腺的生理指标,初步研究了放流亲蟹对长江口环境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在放流后6d,亲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蓝蛋白含量均降低,SOD、CAT和TG在放流后9d达到较低水平,其中SOD活性和TG含量较放流前显著降低(P<0.05); 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质(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和肌酐(CREA)水平在放流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放流后79d,肝胰腺SOD、CAT、ACP与血清ALP、ALT、AST活性均恢复至放流前水平(P>0.05),而血清TP、血蓝蛋白、ALB、TC、TG、CREA含量较放流前均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中华绒螯蟹亲蟹在放流后6d内出现免疫力下降、代谢增强等反应,放流22d后亲蟹各项机能逐步恢复,并在70d后接近或达到放流前水平.建议今后放流前对亲蟹进行环境适应性驯化,以便提高亲蟹增殖放流效果.
中华绒螯蟹、放流、肝胰腺、血清、代谢
37
Q142(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东海水产研究所2011M08;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8-07;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库邻近水域生态修复专项资助
2013-05-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