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仔稚鱼消化酶发育的研究
对出膜后0-53d 匙吻鲟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以及磷酸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匙吻鲟出膜后饲养于室内水泥培育池中,从第3 天开始投喂枝角类,之后于第40 天将试验鱼转移至池塘.试验材料为受精卵及出膜后第3、第6、第12、第20、第30、第40、第44、第47、第53 天仔稚鱼样品.研究发现主要消化酶在出膜时或卵黄期即可检测出活力.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分别在出膜后3d(3DAH)和刚出膜时(0DAH)检测出活力.碱性蛋白酶活力在44DAH 达到最大值[(1.96±0.09)U/fish],47DAH出现下降,但在53DAH 开始上升,比活力在53DAH 达到最大值[(8.84±0.59) U/mg protein].酸性蛋白酶在44DAH 达到最大值[(0.52±0.05) U/fish],比活力在6DAH 出现第一个峰值[(2.08±0.09) U/mg protein],并在30DAH 出现最小值[(0.83±0.06) U/mg protein].试验期间碱性蛋白酶活力高于酸性蛋白酶.在12DAH-40DAH期间α-淀粉酶活力相对稳定,并在47DAH 达到最大值[(0.42±0.03) U/fish],比活力在12DAH 出现一个峰值[(1.18±0.12) U/mg protein],并于47DAH 出现最大值[(1.94±0.16) U/mg protein].发育早期脂肪酶活力较高,活力和比活力分别在30DAH [(0.20±0.02) U/fish]和6DAH [(2.28±0.22) U/mg protein]出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趋势与比活力变化趋势相似,但是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4DAH [(0.08±0.00) U/fish]和30DAH[(1.96±0.15) U/mg protein].酸性磷酸酶活力在3DAH 出现一个峰值[(0.01±0.00) U/fish],之后显著升高,并在44DAH 达到最大值[(0.05±0.00)U/fish],其比活分别在30DAH [(1.19±0.10) U/mg protein]和44DAH[(1.10±0.08) U/mg protein]出现两个峰值.结果表明,蛋白酶、α-淀粉酶和磷酸酶随个体发育活力增加,碱性蛋白酶在个体发育早期对蛋白质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养殖环境发生改变时,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在生长减慢时增加,生长加快时降低,而脂肪酶活力则维持稳定.
匙吻鲟、早期发育、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磷酸酶
36
Q176(水生生物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建设项目Z222020704;陕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2006K01-G1-2
2013-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5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