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蓝藻噬藻体对不同条件培养的宿主细胞感染性分析
在从武汉东湖水样中培养分离水华蓝藻噬藻体 (Planktothrix agardhii Virus from Lake Donghu,PaV-LD) 的基础上,对在不同条件培养的宿主蓝藻细胞中,PaV-LD 增殖效率及裂解作用进行了测定分析.分别将PaV-LD 接种到生长期、半连续培养更新率或光照不同的宿主蓝藻液中,并采用稀释培养计数 (Mostprobable number,MPN) 方法与电镜观察,测定子代PaV-LD 释放量及宿主细胞的裂解作用.结果显示:对数生长期宿主蓝藻单个细胞中子代PaV-LD 的平均释放量为350 感染单位(Infectious Units,IU/cell),显著高于稳定生长期的平均释放量110 IU/cell.在用新鲜培养基更新率为0%、35%、50%和65%的半连续培养宿主蓝藻中,接种PaV-LD 5d 之后,噬藻体的释放量分别约为50 IU/cell、70 IU/cell、220 IU/cell 或310 IU/cell,表明子代PaV-LD 释放率随培养基更新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光照条件下感染3-4d 后,宿主蓝藻细胞充分裂解,并释放大量子代PaV-LD,滴度可由初始7.00×103 IU/mL 快速增加到8.56×107IU/mL;但在遮光条件下,同样感染的蓝藻细胞未见裂解,也检测不到释放的子代噬藻体.电镜观察显示,在光照条件下感染的蓝藻细胞类囊体膜结构消失,而大量子代PaV-LD 颗粒主要分布在原有类囊体的部位.显然,宿主蓝藻细胞的培养条件和状态可能对获得噬藻体纯培养有决定性影响.
丝状蓝藻病毒(PaV-LD)、噬藻体感染性、蓝藻细胞裂解、半连续培养、稀释培养计数(MPN)
36
Q939.4(微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项目KSCX2-EW-Z-3;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8FBZ15,2008 FBZ16
2013-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