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对太平洋鲑生长、机体组成及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实验研究了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 spp.)经8-32d饥饿后对其生长、体组成与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90尾初始重约为217 g的太平洋鲑鱼放养于0.25 m~3的水族箱中0-32d,水温为(17.0±2.9)℃.实验分5组,分别为对照组(饥饿0d)、实验1组(饥饿8d)、实验2组(饥饿16d)、实验3组(饥饿24d)、实验4组(饥饿32d).每组3个平行,每箱6尾鱼.结果表明:饥饿期间,太平洋鲑鱼存活率均为100%,相对体重损失率与饥饿时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86x(R~2=0.9177),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肠系膜脂肪是太平洋鲑鱼最主要的能最来源,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其直线回归方程y=-0.0719±4.11(R~2=0.9732);饥饿初期太平洋鲑鱼主要消耗肝脏糖原和脂肪、部分肠系膜脂肪和少许肌肉中脂肪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低:饥饿后期主要以消耗肠系膜脂肪、部分肌肉脂肪和少量蛋白质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高;血浆中脂肪分解酶和白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胆同醇、甘油三酯和高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波动(P<0.05),表明脂肪代谢活跃,免疫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太平洋鲑鱼能够有效地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
太平洋鲑鱼、生理、生化、饥饿、生长
34
S965.3(水产养殖技术)
广西科技厅基金计划项目0815006-1-1资助
2010-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4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