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取保候审的现状及完善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之一,它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且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取保候审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取保候审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诉讼活动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妨碍或逃避诉讼行为的发生.所以说,取保候审具有诉讼程序上的保障功能,也蕴涵了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思想,是刑事诉讼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双重价值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可以反映整个诉讼的价值取向,而且也是程序中心论在审前阶段的一个表现.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对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取保主体、取保方式、取保期限、保证人的务件与义务,被取保人的在取保候审期间应承担的义务等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构建了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构架,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适用依据和可操作性规范,维护了程序正义,确保了审判公正,提高了诉讼效率.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取保候审面临着诸多问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笔者会对此作些探讨.
取保候审、不足、完善
D925.2;D621.5;TP311.52
2012-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