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在大平调唱腔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中国古代乐论中,关于唱腔艺术早有记载:元代燕南芝庵所著《唱论》中记载了运腔的演唱方法:”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揾簪、攧落”.”揾簪”便是指演唱时对原曲调进行装饰润色,使之更为华丽.明代曲学家王骥德言:”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便是说音乐的结构在于作曲家创作的曲,而演唱者通过二度创作出乐曲的风味色泽.我国戏曲艺术中早有唱腔的记载,京剧中旦行的梅(兰芳)派、旦行的袁(雪芬)派、越剧中小生行的范(瑞娟)派、老生行的余(叔岩)派,都是在唱腔艺术上享有盛誉的流派.戏曲艺术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动人的演唱和优美的唱腔,各戏种在演唱中彰显了独具一致的特点.
2021-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