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研究目标:筛选出要素替代弹性的最优估计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实现要素替代弹性由静态估计到动态估计的跨越.研究方法:从可扩展性、参数识别的全面性及可靠性三个维度,对三种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以估计1978~2017年中国的要素替代弹性为例,通过实证检验完成最优估计方法的判定,并借鉴数据包络分析的窗式移动思想,进行最优方法的动态改进.研究发现:最优一阶条件法和Kmenta级数展开法存在可扩展性较差、参数识别不全面、多重共线性严重、估计结论前后矛盾等问题;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的灵活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更高,在动态改进后仍然能够实现要素替代弹性的有效估计.研究创新:在完全与非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技术进步率不变与可变框架下,对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实证检验,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窗式动态估计的改进思路,解决要素替代弹性的动态估计难题.研究价值:消除现有研究的要素替代弹性估计争论,促进要素替代弹性的准确识别,为要素替代弹性的经济意义分析提供坚实保障.
替代弹性、估计方法、动态估计
38
F062.4(经济学分支科学)
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2021-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13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