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9106.2013.09.027
荣与辱--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价值取向之比较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都坚持一种道德荣辱观,都认为荣誉是一种与政治和整个社会体系相关的外在善,应该积极追求,但不应过度和名实不符。所不同的是:思孟学派不仅将羞耻作为一种基础的道德情感,也认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德性,而且是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德性,更加重视羞耻之心,即内在的反思和戒惧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而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荣誉的外在作用和积极的引导作用,强调对羞耻的超越,只是将羞耻作为一种德性形成过程中的有效情感和手段。
荣、辱、价值取向、比较
B222.502(先秦哲学(~前220年))
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项目,编号YK1209。
2013-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