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7202.2022.22.018
27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中医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IMN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76例IMN中医证型中纯虚证19.57%,纯实证10.87%,虚实夹杂证69.57%.虚证分布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实证分布为:湿热证>湿瘀互结>水湿证>血瘀证.病程>2年肝肾阴虚证明显高于病程<2年(26.39%对比12.07%),体质量超重湿瘀互结证明显高于正常(41.96%对比19.23%);血浆白蛋白<30 g/L脾肾气虚证(55.15%对比34.55%)、血瘀证(31.40%对比17.82%)均较血浆白蛋白>30 g/L明显偏高;使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肝肾阴虚证(27.27%对比13.09%)、肺肾气虚证(20.00%对比7.33%)均较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MN中医证候复杂,以虚实夹杂证居多.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在此基础上常有水、湿、热、痰、瘀、湿瘀互结等病理产物.病程、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均为影响IMN中医证型分布的因素.
特发性膜性肾病、横断面研究、脾肾两虚、湿瘀互结、病程、体质量、血浆白蛋白、糖皮质激素
17
R259;R256(中医内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研究项目
2022-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229-3234,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