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7202.2020.15.012
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维生素D受体 及p53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相关,针灸对UC有显著的疗效,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从维生素D受体(VDR)及与VDR相关的p53信号通路角度,观察针灸对UC大鼠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对双侧天枢穴采用电针或隔药灸干预1周,维生素D灌胃1周.分析大鼠结肠黏膜形态并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QPCR检测结肠VDR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p53、PUMA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经电针、隔药灸和VD干预后各组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隔药灸组和维生素D组的VD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53、PUMA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电针、隔药灸可以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该效应可能与针灸对VDR及下游p5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针刺、艾灸、维生素D受体、p53信号通路
15
R245(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VDR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对UC肠道抗菌肽的调控机制研究;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艾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E3泛素连接酶TRIM31的免疫调节机制;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青年项目;—基于VDR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对UC肠道抗菌肽的调控机制研究
2020-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259-2263,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