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40
电针、穴位注射用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测评电针、穴位注射用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BMD、ET、MMP-2、MMP-9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31例,依据不同的用药方式分成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穴位注射骨肽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点注的方式使用该药物.治疗4、12和28周时检测2组患者BMD、ET、MMP-2、MMP-9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指标,评价不同用药方式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骨密度:第4周(1.04±0.17)g/cm2;12周(1.43±0.28)g/cm2;28周(1.76±0.22)g/cm2.观察组患者第4周皮内素为(3.85±0.57)ng/L,12周皮内素为(2.79±0.52)ng/L,28周皮内素为(1.83±0.34)ng/L.观察组各时间点BMD与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采用电针、穴位注射用药的患者血清水平明显优于采用常规使用骨肽注射液的患者,MMP-2、MMP-9水平能够在28周内恢复至正常水平.3)2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PINP(73.69±17.17)μg/mL,PICP(98.25±24.07)μg/mL,BALP(33.45±6.02)U/L;对照组PINP(65.38±26.39)μg/mL,PICP(83.88±19.64)μg/mL,BALP(25.74±4.95)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穴位注射用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BMD、ET、MMP-2、MMP-9以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改善优势明显.
电针、穴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密度、皮内素、骨转换生化标志、ET、临床测评
14
R274.9;R246
陕西省卫生厅卫生科研基金项目16D42
201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1-1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