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7202.2014.04.036

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引用
目的:探讨中医温病古籍中秋燥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秋燥病中医医者的临证辨治与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温病古籍内秋燥的病因、病位、症状、治法、方剂、中药,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4种古籍文献中,论及秋燥病因共21种。排在前三位的是燥邪(28.57%)、湿邪(15.18%)、伏气(8.93%);涉及病位13种,排在前三位的是肺(21.57%)、太阴(13.73%)、表(9.80%);涉及症状32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咳嗽(14.56%)、发热(7.77%)、头痛(6.80%);谈及治法7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苦解(23.91%)、温法(19.57%)、滋阴(17.39%);谈及方剂8个,排在前三位依次为白虎汤(25.00%)、清燥救肺汤(16.67%)、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2,16.67%);共运用中药42种,排在前三位的是杏仁(6.35%)、荆芥(6.35%)、芍药(6.35%)。结论:秋燥致病因素以燥邪为主,其病位在肺,证候主要包括肺卫和气分津伤见证,治法以辛凉甘润为主,“苦、温”为秋燥的特别治法。

秋燥、中医古籍、辨证论治、数理统计

R229(中医基础理论)

科技部中医药古籍与方志的文献整理编号2009FY120300;中国中医科学院自选题编号ZZ070302

2014-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14-51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世界中医药

1673-7202

11-5529/R

2014,(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