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7202.2013.12.028
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姜露散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背部感染性创面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姜露散组、九一丹组、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姜露散、九一丹创面换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创面换药,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创面脓腐脱落时间。第3、7、14 d,记录创面分泌物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溶菌酶含量;ELISA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第7、14 d,酶法检测主要肝肾功能指标。结果: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创面脓腐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第3 d创面分泌物量计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3、7 d,姜露散组和九一丹组创面肉芽组织中溶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第7、14 d,九一丹组血清BUN、CREA、ALT含量明显高于姜露散组和模型组( P<0.05)。结论:姜露散可能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吞噬细胞溶菌酶含量及创面肉芽组织中IL-1β含量来达到对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的作用,其用药安全性优于升丹制剂(九一丹)。
姜露散、感染性创面、提脓祛腐、创面修复、溶菌酶、IL-1β、升丹制剂
R63;R64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编号shzy0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肛肠学科资助;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顾氏外科编号ZYSNXD-CC-APGC-JD002;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3401903001
201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6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