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640/j.cnki.wbr.2019.01.004
绿竹矮化方法比较研究
为解决设施栽培条件下笋用绿竹高度限制及食品安全问题,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幼笋截梢、 成竹截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3种方法对绿竹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笋截梢各个处理株高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笋体高度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其中180 cm高的幼笋截梢株高矮化率达到56.49%,枝下高、 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69%、12.13%,主枝长度增加8.45%;2)成竹截秆后,各处理切口至下一节部分干枯,株高不再增加,其中220 cm截秆株高矮化率达到61.45%,枝下高、 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07%、41.23%,主枝长度增加4.17%;3)喷施9种浓度梯度甲哌鎓处理与对照组株高无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实践,180 cm的幼笋截梢高生长结束后平均株高为234.70 cm,满足矮化栽培要求,同时可消除成竹截秆造成切口上端竹材营养消耗和避免绿竹笋中甲哌鎓药剂残留隐患.
绿竹、矮化、截梢、截秆、甲哌鎓、设施栽培
17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绿竹设施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YFD060090301-2;"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特色棕榈藤及笋用竹筛选及培育2015BAD04B0203
2019-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