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4289.2011.05.005
1930年代初北京穆斯林与基督教传教士关于伊斯兰教和平本质的争论
1920年代后期和1930年代初期,中国回族穆斯林学者在多种出版物中提出伊斯兰教和平本质的言说,受到基督教传教士、著名中国伊斯兰教研究者梅益盛( Isaac Mason)的批评,双方发生争辩.本文分析当时回族所处的中国社会环境,指出这场回耶冲突折射出辛亥革命后回族穆斯林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对回族自身民族建设的新诉求:即不仅仅要被承认是多民族国家的“爱国”的公民,积极主动强调自己的国家认同,而且希望改变主流社会对其信仰的漠视、忽视和错识,希望被承认为是一个“和平的宗教”的信仰者.他们所借助的外来的关于伊斯兰教和平本质的言说,正是他们找到的构建中国回族伊斯兰“民族-宗教”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
和平宗教、回耶对话、梅益盛、《正道》、杂志
K2 ;K82
2012-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