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6255.2022.01.009
明治时期日本民族认同形成中佛教的民族化
明治佛教的"复兴"是传统世界宗教融入近代民族国家的经典案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宗教的民族化改革.明治时期日本的民族认同主要表现为以天皇为中心的"臣民"认知的形成以及对本民族国际地位的重构.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明治佛教一方面迎合官方的宗教政策,谋求体制内教派的合法化和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改编自身的宗教语言以适应"民族"语境,将天皇信仰与本民族中心主义论调吸纳到宗教体系之中,表明 自身在民族国家中教化民众的现实价值.明治佛教通过与民族认同的磨合,强化了 自身的世俗性和政治性,转型为为民族国家服务的民族佛教,但也刺激了民族国家向帝国的演变.从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明治时期日本政教关系的演变,可以摆脱佛教作为政府政策被动接受者的固化思维,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宗教在近代政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民族认同、明治佛教、宗教改革、日莲主义
C915;G451;G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BSS021
2022-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