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探析
我国关于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表述,最早出现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的审查和监督.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与科学规范的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相比,我国预算管理中还存在预算体系不够健全、各预算功能定位不够清晰、预算权限划分不够科学等问题.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将目标仅仅停留在推动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而是要以此为起点,推动深化与财政预算相关领域的改革,促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晰政府收支的范围和方向,并从科学界定政府收支范围和口径、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等方面阐述国家审计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的路径.
国家审计、全口径、预算管理、路径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