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圣经:晚清和民国的“基督教文学”
直到最近20年,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基督教文学”才被中国学者毫不怀疑地重新肯定.然而,晚清和民国基督教文学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尽管晚清和五四世俗文学的关系已经被重新思考过.晚清留下了丰富的宣教和奉教文本,它们通常由传教士创作,用以建立教会,似乎与后来小说家的文学创作形式和过程有所不同.但是本文表明,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思考其中的连续性.首先是因为晚清出现的表现“圣经”的形式的多样性并未于1919年消失,而且那些(准)圣经文本的生产者不仅是圣经的读者,事实上亦是圣经内容的写作者.本文通过仔细检视麦尚德的《圣经史记》(1846)和卦德明的《圣经图记》(1855),表明我们需要怎样重新思考晚清和民国基督教文学的关系.接着,本文考察了20世纪早期的中国基督教文学.研究者们已经撰写了作者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研究了不同时段对圣经的回应;并按照主题分类,研究了种种经文母题的运用.但是我们如何找到一种恰当的“文学的”方法,去探讨民国时期出现的种种对圣经的书面回应呢?这个问题似仍有讨论的余地.本文以1920和1930年代的三个著名的小说文本为载体,透过文学技巧探测神学与文学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考察文学形式本身如何成为文学和神学的工具,以及它如何提供了一种讨论两者的途径.
晚清基督教文学、五四基督教文学、重写经典
2019-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7页
6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