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中的形式
若切掉艺术的结果,艺术创作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通过触摸创作媒介不断进行自我剥离的过程——剥离外界赋予主体的层层包裹,尽可能地接近那个更为真实的存在,同时尽可能地摆脱形式语法的牵制,避免从形式到形式迭代式的生成,以及不自知地对生物的不确定性进行刻意的修正,因为这样推导生成的“象”不可避免地会与主体产生相当的疏离.在剥离的过程中,直觉和潜意识的牵引无论在对自身还是对既有形式的探索中都是不可替代的.不断劳作、不断触摸材料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带来重要的“质变”——使物性与心性得以相互协调.当其他纷扰的意识如尘埃般落定,直觉和潜意识才得以激活和发酵.这样的“物化”超越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当代、抽象与具象,穿透了艺术形式语言的表象.艺术家培养自己的直觉性,让艺术创作中经直觉性判断的“客观事物”更加接近艺术家内心的真实.
本文受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9QNQD132
2020-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