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557/j.cnki.1000-7547.2018.04.020
精氨酸加压素在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以偏瘫、语言障碍及神经损伤等为特征[1].是继癌症之后的全球第2大致死疾病,存活者有接近75%的致残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3].该病可诱发多种继发性脑组织损伤[4],脑水肿是卒中后脑损伤最重要的原因之一[5,6],其逐步演变过程与疾病预后联系密切[7,8],故对于卒中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研究,已成为目前脑卒中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卒中后脑水肿的形成,与脑组织中异常增多的精氨酸加压素(AVP)密切相关[9,10].近年来人们对于AVP的作用研究已经由外周逐渐转向了中枢神经系统(CNS)[11],且AVP及其相关受体已经被确认为是卒中后脑水肿治疗的重要靶点[9,12,1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卒中后脑水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AVP为核心的机制研究[14-16].本文将这些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缺血性卒中后脑水肿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精氨酸加压素、缺血性卒中、脑水肿
34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GZK-2015-54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