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6557/j.cnki.1000-7547.2016.04.002

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

引用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 ~45岁,34例;第三组46 ~60岁,24例;第四组61 ~75岁,22例;第五组76 ~90岁,25例),行3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获取脑T1和DTI图像.所有DTI数据经DTI Studio软件预处理并追踪得到脑白质纤维束,手工设置三个感兴趣区,即胼胝体、扣带回和中脑,统计各区的纤维束密度(fiber tract density,FD),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了三个感兴趣区的纤维束走行,其中胼胝体区纤维束成辐射状分布,走行有向前、后、左、右方向;扣带回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前、后方向;中脑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上、下方向,追踪结果分别与它们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相一致.对三个区的纤维束密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1)胼胝体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胼胝体区纤维束密度逐渐降低.(2)扣带回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一组的左、右侧扣带回F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相互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到,左侧扣带回区FD随年龄增长的下降趋势大于右侧.(3)中脑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胼胝体、扣带回区内FD明显降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量化指标FD可以用来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

弥散张量成像、脑白质、纤维束追踪、纤维束密度、年龄、成人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2102,81271670,81471758

2016-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29-43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神经解剖学杂志

1000-7547

61-1061/R

32

2016,32(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