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7547.2000.03.020

发育中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束路追踪的新技术

引用
@@一、前 言 远在Golgi和Cajal时代,追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即已是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重大目标,它对研究神经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方法学的建立始于19世纪末的逆行和顺行溃变的研究。逆行溃变主要是指毁损轴突后神经元胞体(即去除其靶区之后的神经元胞体)的溃变[17,170];而顺行溃变技术是以Marchi法显示的Waller变性(胞体或轴突损伤后的轴突终末的溃变)[120]。在神经解剖学形成的早期,在Golgi及其支持者倡导的“网状说”和Cajal提倡的:“神经元说”论战的推动下,Cajal利用Galgi镀银法,详细研究了神经元和轴突[21],创建了Cajal法,奠定了用溃变镀银法追踪神经通路的方法学基础。 20世纪从40年代开始,Glees[65]、Nauta[11,130,131]、Fink和Heimer[53]等的改进的溃变镀银法使从一个核团到另一处中枢投射的顺行追踪研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特别是对那些用Golgi法无法看到的长距离联系尤为适用。 追踪法的更进一步的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技术,它是可在生活状态下通过标记物被轴浆运输的的方法[102,109],运用简单可靠的组织化学反应即可追踪出神经元的联系。它较以前所有溃变法都简便、确切和更为敏感。HRP示踪法直到现在仍在应用,它的问世标志着神经解剖学向前迈了一大步,因为它既可以对神经元进行逆行、顺行追踪也可以跨越神经元胞体追踪出神经元的全程。也有人试用WGA-HRP [60]以及一些毒素为载体进行跨越突触的追踪。与HRP技术问世的同时,Cowan等[37]创建了放射自显影技术,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顺行传送来研究轴突的联系。

发育、中和、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束路追踪、神经元、逆行溃变、神经解剖学、轴突损伤、放射自显影技术、元胞体、顺行追踪、辣根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反应、方法学、镀银、解剖学研究、放射性标记、追踪研究、轴浆运输

16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90-30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神经解剖学杂志

1000-7547

61-1061/R

16

2000,16(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