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574.2013.05.008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P50的变化
目的 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32例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1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幅显著降低(P<0.05);S2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S1显著升高(P<0.05).(2)与治疗前(82.21±8.59)比较,患者组治疗6周后PANSS得分(37.00±6.86)显著降低(t=16.81,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1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升高(P<0.05),S2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2/S1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S2/S1仍显著偏高(P<0.05).结论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提示P50比率可能是难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一个潜在的素质性生物学标记.
精神分裂症、听感觉门控P50、事件相关电位、素质性指标
13
R74;R47
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10ZYX108;2012军区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CLZ12JB23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61-46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