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574.2008.05.010
星形胶质细胞微丝表达与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模拟神经元兴奋环境下即高浓度KCl环境中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肌动蛋白(actin)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缝隙连接通道的关系,探讨它们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McCarthy的方法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制备细胞爬片,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不同干预分组:A(正常对照组);B(高浓度的KCl作用组);C(KCl+CL组);D(KCl+1-hep)组;E(KCl+CL+1-hep)组.每组再分为24~48h作用时间亚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BODIPY FL phallacdin对星形胶质细胞F-actin进行荧光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观察各组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F-actin含量.结果 发现高浓度的KCl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同时给予KCl+CL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KCl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给予KCl+1-hep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KCl组明显降低(P<0.01),而同时给予KCl+CL+1-hep组荧光强度较KCl+CL组明显降低(P<0.01).同一因素作用下24h作用组与48h作用组荧光强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L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升高,而1-庚醇可引起F-actin含量的降低,这种变化影响细胞骨架微丝装配和星形胶质细胞胞间信号传导,可能在癫痫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肌动蛋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马桑内酯、缝隙连接
8
R742.1(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