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时候VP了”看汉语从句补足语结构的崛起——兼谈汉语视觉语体中的VO特征强化现象
本文主要关注本世纪初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新语“是时候VP了”,该结构的基底是汉语中业已存在的“(VP,)是时候了(,VP)”,二者均以表达道义情态和建议类言语行为为主;后者是一种单义复合句结构(hendiadic construction,参看Matthiessen,2001),该结构通过小句融合,发展成为前者,即主句谓词“是时候……了”带从句补足语(clausal complement,Givón,2001:160)结构.这种新兴结构富有活力,在当代自然语料文本中已压倒性胜出,甚至已基本取代其基底结构和从句主语结构“VP是时候了”.其背后的动因有:小句融合的压力、保持言语行为一致的需求、对于中心嵌套(centered embedding)的规避、对于右分支(right-branching)结构处理优势的考虑等.不可否认,在这一新旧递嬗过程中,英语的相应结构it”s time to…起了助推作用.文章还通过“时候”的语义发展及相应的句法属性演变来观察“是时候(……)了”对于小句、修饰语和补足语的依赖类型演变,这也伴随着小句融合的进程.本文同时讨论“是时候VP了”分析为后置定语和连动式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注意到平行结构“有NP-VP”中一部分连动结构向从句补足语结构的库藏裂变.最后指出,“是时候VP了”等”不及物性谓词+从句补足语”结构,连同其他新出现的旁格论元的宾语提升、施用结构、动后限制弱化等零散存在的现象一起,成为汉语视觉语体中VO特征强化的表征.这种VO特征强化和口语中发生的话题化强化(OV特征关联)现象,成为两种对立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汉语视觉语体和听觉语体的句法类型分化.
从句补足语、“是时候VP了”、主语从句、单义复合句结构、小句融合、VO特征强化
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汉语口语的跨方言调查与理论分析”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语言类型学”资助,承蒙曹秀玲、洪波、李宗江、林华勇、刘丹青、龙海平、彭利贞、彭睿、齐卡佳、邢向东、姚占龙等学者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2018-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32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