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台湾文学"入史"问题初探
文学史大都注重历时性的描述,按年代勾勒不同思潮、流派的演变过程,以求得"史"的完整性.但是这种模式易把文学发展过程简单化,忽视文学内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80、90年代的台湾文坛,相对于50、60、70年代,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给文学史书写带来新的诠释难题.论文考察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和朱双一<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对于8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的写作策略,探讨这一时期文学的"入史"问题,试图以共时性研究视角进入文学现场,拓展这一时期台湾文学史的写作空间.
台湾文学、文学史写作、共时性
I209
2010-0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