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9966.2004.05.012
”仿真”时代的青春--浅析《大象》(Elephant)的真实观
@@ 1999年4月20日,两名手持自动武器的高中生闯进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在枪杀13名师生后饮弹自杀,这便是震惊世界的”哥伦拜恩”惨案.事发之后,各类媒体齐聚案发现场,极力渲染枪杀案的血腥和暴力,不少犯罪学专家、心理学家、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也积极参与其中,对惨剧发生的缘由大加分析评论,各方莫衷一是,互相推诿责任,把一起校园枪杀案变成了公众茶余饭后的无聊谈资,被格斯·范·桑特斥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次丑闻”.他说:”在这个时候,只有拍一部电影才能再现整个事件的真相.”但迫于当时复杂的法律纠纷和强大的舆论压力,整个拍摄计划延后了4年.
仿真、时代、青春、科罗拉多州、专家、心理学家、美国、分析评论、法律纠纷、案发现场、新闻史、青少年、高中生、犯罪学、自杀、中学、责任、再现、舆论、压力
J90(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2007-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