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3176.2021.01.003
基层干部协商式决策偏好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16省份36市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分析
协商式决策作为一种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为基层干部开展公共决策提供了新渠道.通过分析面向16省36市基层干部开展的协商民主调查问卷,运用二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协商民主认知度、干群观念、垂直信任度和政治环境对基层干部协商式决策偏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知度越高,其协商式决策偏好越明显;"以民为本"的干群观会使基层干部偏好协商式决策,而"替民做主"的官本位思想致使基层干部轻视协商在决策中的作用;垂直信任度对基层干部的协商式决策偏好有较大影响,基层干部对群众参与协商的有效性评估越高,其在决策时越愿意采用协商方式;基层干部协商式决策偏好还与政治环境存在相关性,主要受到协商民主实施条件成熟度、干部服从性的影响.为了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对协商民主的认知水平,使其树立协商于民和协商为民的观念,积极建设以垂直信任为关键的政务诚信,始终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促使基层干部养成协商式决策偏好和习惯.
基层干部、协商式决策、决策偏好、垂直信任、政治环境
22
D035(国家理论)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成长机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
2021-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