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本土化:狭义或广义,伪问题或真现实——兼与谢宇和翟学伟两位教授商榷
自20世纪初中国社会学建立以来,其学科体系的中国化或本土化就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在20世纪80年代学科重建后成为人们争辩的焦点.作为一场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的学术运动,社会学本土化涉及如何使这一来自西方的知识体系能够反映我们民族的传统和时代精神,并服务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建设.从这一意义来说,自20世纪30年代起,不同时期的社会学本土化或中国化运动都具有鲜明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向度;而围绕本土化最核心的议题是知识的“跨情境效度问题”,其争辩基础是“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两种立场的对峙.本文作者认为,当今中国深刻而广泛的社会转型实践不仅向社会学提出了本土化的历史使命,而且为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并迈向全球性的中国社会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普遍与特殊、转型实践、全球性的中国社会学
35
本文系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研究计划之“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项目的中期成果
2020-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6-36